中国:“呼叫”一个大市场


  中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呼叫中心的概念。1998年以后,随着电信业务的增长,作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,呼叫中心引起了运营商的高度重视,1000固定电话客户服务中心,1860移动电话客户服务中心等在许多大城市纷纷建成。电信呼叫中心的示范效应,首先在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银行、证券、保险等行业产生反响,并且带动了以服务导向为驱动的IT业、家电、远程购物等市场化行业,呼叫中心开始在这些行业得到应用。

  从宏观上看,呼叫中心在我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
  近年来,有利于呼叫中心发展的因素逐渐增多,比如,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;企业的竞争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;电话普及率逐年提高及电信资费的不断下调;互联网的迅速普及;以及中国加入WTO企业与国际接轨,等等,都从正面引导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接受呼叫中心。1998 ̄2001年间,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总体市场规模以复合年均增长率(CAGR)40%的速度高速增长。截止2001年的数据显示,中国呼叫中心坐席总数达96,200个,市场规模达106.38亿元,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1.6%,55.2%。

  目前,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。据信息产业部统计,截至2002年8月底,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达到1.85亿户,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.35亿户。对此,至少需要3万个座席,仅此一项的市场规模就约为50亿元人民币;而客户服务中心的需求量也在3万个以上,市场规模超过45亿元人民币。上述两个方面就为电信业创造了95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。如果加上银行、航空、邮政、铁道、航运、保险、股票、房地产、旅游、商厦及电子商务等各行各业的应用,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140亿元。

  从微观上看,行业与地区之间的呼叫中心建设出现较大差距。

  从行业分布看,国内呼叫中心呈现 “ 三级阶梯 ” 趋势:

  第一阶梯:目前,国内呼叫中心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电信、金融等服务性行业,并以自行建设为主,共占据7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座席数占总量的76%,累计投资占总体的73%;

  第二阶梯:证券、保险、政府、计算机、家电、制造业、远程购物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呼叫中心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,也是呼叫中心市场最活跃的因素;

  第三阶梯:各行各业不同规模的大、中、小型企业的广泛应用尚待启动和挖掘,这是我国呼叫中心市场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。